首页
搜索 搜索

高考作文,模拟作文,下水作文,“事一室”和“扫天下”

哔哩哔哩     2023-04-23 11:19:54
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
材料一:


(资料图片)

陈蕃,汝南平舆人也。蕃年十五,尝闲处一室,而庭宇芜秽。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,谓蕃曰:“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?”蕃曰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”勤知其有清世志,甚奇之……后迁为乐安太守,拜尚书,为太傅。(范晔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,有删改)

材料二:

近日,教育部发布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根据不同的学段制定了“整理与收纳”“家庭清洁、烹饪、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”等学段目标,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。

古有陈蕃立志扫除天下,不事一室,终成大业;而今劳动教育进人教育部课程标准。对于陈蕃的“扫天下”和教育部提倡“事一室”的日常劳动,作为新时代青年,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?请据此写一篇文章。

要求:自拟标题,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“一室”窥“天下”

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 李剑林

①常言说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,可是在“事一室”之类的小事和“扫天下”这样的大事之间,总是存在着取舍的争议。今天,无论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,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,“事一室”之心不可少,“扫天下”之志不可无。

②陈蕃说,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”可谓“大行不顾细谨”之言论。他也实现了自己“扫天下”的宏愿。但是,这并不能反向证明,大丈夫不可“事一室”。因为,历史上也存在着渴望“扫天下”的大丈夫被“天下清扫”,轰轰烈烈地“扫天下”的大丈夫同时又安安静静地“事一室”。

③“事一室”是人人可为的事情。“事一室”也,“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”,“室”之所存,“事”之所存也。陈蕃拒绝“事一室”,是他不愿为,而不是他不能为。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。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“事一室”的学段目标,将“事一室”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,让那些以“扫天下”为借口逃避日常劳动的人无可遁逃。当然,教育部的规定并非是只抓“芝麻”丢弃“西瓜”的无理条款。从大的方面讲,日常的“整理与收纳”是在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、动手能力。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执行“扫天下”的任务。天下之大,不可一帚清扫。否则,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,不仅不能清扫天下,反而会把天下弄得烟尘飞扬乌烟瘴气。人非生而知之,做事从小到大,顺理成章。

④“事一室”有助于“扫天下”,而不是相反。不能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。教育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,教育部发布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就是在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。“整理与收纳”“家庭清洁、烹饪、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”这些事情既微小又琐碎。可是,它们却是培养耐心、细心等优秀品质途径,是培养脚踏实地优良作风的方法。不谙世事者,容易好高骛远,进而危害深远。历史上的纸上谈兵让赵国走向了覆亡,《红楼梦》中的贾政地方为官任由胥吏鱼肉百姓,这些都是不懂“事一室”带来的恶果。普通人无力“扫天下”,对天下没有负面影响。当权者鄙视“事一室”,容易让国家走向歧途。

⑤⑥“扫天下”是人人可有的理想,“事一室”是人人可为的事实。新时代青年,人人皆需怀抱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;新时代青年,人人皆需付出做好平凡小事的行动。人并非拥有理想而伟大,人可以付出行动而非凡。“扫天下”是遥远的灯塔,用以指引方向。“事一室”是手中的船桨,用以助力前行。

⑦“事一室”不“役聪明之耳目”,“扫天下”则“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”。

X 关闭

海峡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 © 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