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
观焦点:1931年,43岁杜月笙建祠堂,3天开席3000桌:找到我妹,与他共享

灵笙读书会     2023-05-22 19:17:55


(相关资料图)

1931年,43岁杜月笙建祠堂、摆宴席,3天开席3000桌,并放出豪言:“谁能找到我妹妹,我就与他共享富贵!”那三天,整个上海都轰动了,光仪仗队就有5000人,张学良、何应钦等人也送来牌匾庆贺,上海市长更是亲自到场祝贺。吃席的人络绎不绝,大家都想蹭一蹭杜月笙的脸面。而杜月笙也很大方,招待客人一点不小气,他告诉众人,重开杜家祠堂就是为了找到自己亲妹妹,谁能找到,他就和谁共享富贵。然而,在那个年代,寻找走散的亲人犹如天方夜谭。杜月笙14岁那年,在堂哥的介绍下,去了一家水果店做学徒。但学徒工资不高,他觉得在水果店继续干,成不了大事。于是,他准备去上海谋生。但,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找。杜月笙只好又做起老本行,继续削水果。前来买水果的人,都在说黄公馆。杜月笙听到后很好奇,他开始去打听黄公馆的老板是谁。后来,杜月笙得知黄公馆老板黄金荣是上海的有钱人,还是法租界巡捕房的探长。他觉得只有进入黄公馆,在有钱人手下干活,才能出人头地,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妹妹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杜月笙削水果的时候,认识了青帮的陈世昌。他开始讨好陈世昌,为他鞍前马后。在他的帮助下,杜月笙进了黄公馆打杂。当时,黄金荣夫人林桂生了一次病,久治不愈。林桂生听到了一种迷信的偏方:让一些年轻力壮,阳气足的小伙子伴在病人床边,有助于康复。杜月笙得知后,就把此次当作翻身的机会。因为他明白,黄金荣很听从妻子林桂生的话。只要把林桂生照顾好,给她留下好印象,或许自己的苦日子能到头。就这样,他为林桂生忙上忙下,一刻不离开,比亲儿子还孝顺。这一切,林桂生都看在眼里。没多久,林桂生的病痊愈了。从那次之后,林桂生越来越信赖杜月笙,也开始让他接手一些重要差事。这样熬了多年后,杜月笙熬出头了,成为上海三大亨之一。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一件事,寻找自己的妹妹。杜月笙小时候过得很差,他的父亲杜文卿开了一家小米店,母亲替人洗衣服,俩夫妻的钱,也只是刚好能够维持一家的开销。没多久,杜月笙母亲怀二胎。随着肚子越来越大,母亲也无法再去替别人洗衣服,只好在家养胎。一家三口,就靠着杜文卿在米店的钱生活。后来,杜月笙母亲生下了一个女孩,或许是长期营养跟不上,生下孩子后,也没有到滋补。孩子还没满岁,杜月笙母亲就离世了。本就不富裕的家庭,少了一个劳动人口,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杜文卿身上。杜月笙2岁时,上海闹起了瘟疫。再加上八月份,阴雨连绵,米店的粮食很多都发霉了。卖不出去,杜文卿的收入就减少了一半。而家里还有个要喂养的孩子。杜文卿一时之间,感到很无助。杜月笙年纪小,不能为家里减轻负担,女儿又要喝奶粉。无奈之下,杜文卿只好哭着把刚出生的女儿,送给了一户姓黄的人家。但好景不长,由于长年的过度劳作。杜文卿的身体撑不住了。弥留之际,他拉着5岁杜月笙的手,喃喃道:”要去找你的妹妹,姓黄,姓黄......“之后,他就撒手人寰。从那时起,杜月笙一直找寻找妹妹的行踪。事业有成之后,43岁的杜月笙,在上海重建杜家祠堂。邀请了众多人来吃饭,每次开席至少都要1000桌。可即便如此,杜月笙也找不到妹妹。唯一知情人父亲杜文卿已去世。就算杜月笙人脉再广,也无法从“姓黄”的人身上找到妹妹。杜月笙抱着自己父母的遗像大哭:“儿子不孝,找不到妹妹。”即便有人站出来认亲,杜月笙也不敢确定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亲妹妹,毕竟他所处的那个年代,还没有DNA技术。作为父母,如果不是逼不得已,杜月笙父亲不会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他人。而且杜文卿临终前,也交代杜月笙要去找自己的妹妹。杜月笙也没有忘记父亲临走时说的话,他功成名就之后,确实一直在找自己妹妹的下落。但,找人就好像大海捞针,并不是有关系就能轻易找到。隔了那么多年,他连妹妹的模样都记不得了。正所谓,女大十八变。但,无论何时,亲人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。遇到困难,一想起背后还有亲人的支持,会觉得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。或许,杜月笙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,觉得自己可以找到妹妹。所以,一直在努力出人头地。可,上天就好像在跟杜月笙开玩笑。他成功了,妹妹却一直没找到。没找到妹妹,或许是杜月笙一辈子的痛。你怎么看?欢迎留言。

X 关闭

海峡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 © 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